【花蓮景點】新城鄉︱新城天主堂(新城神社遺址)

新城天主堂真可說是花蓮私房景點,從新城老街新城火車站走過來也只要短短的15分鐘,但因為這裡是小鄉鎮,大家多數都直接做到花蓮火車站

在這裡你會發現有一個造型特殊的天主堂,看起來就像是一艘諾亞方舟的感覺,上面還長滿了攀藤植物,讓人感覺有一種時代感,更加有味道,

其實這裡之前是一個日本神社,祭拜在太魯閣戰死的日本將士,但諷刺的是這裡其實也是日軍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的地方,事過境遷,我們還是來純欣賞這一個花蓮景點吧!

新城天主堂(新城神社遺址)

地址: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

電話

營業時間:24 小時營業

進如之前,

映入眼簾的就是日本鳥居表參道石燈籠

建築依舊,只是增添了一些滄桑的感覺!

這裡兼具了日本神社西式天主教堂並存的特色建築,

相當有意境,其實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一個建築在1920年的時候就已經建好了,

整體感覺想當有味道!

又有一個第二進的部分,旁邊的石獅子也是保留原樣,

有時候真的覺得原住民的包容性很夠,

雖然是侵門踏戶的日本所建造的建築物,或是在他們土地上祭拜別人的亡魂,

他們也可以接納,真的很不簡單!

新城天主堂還特地把1937年的聖母園跟2007年的聖母園來做一個比較,

發現其他他們沒有把這裡做一個太大的更動,只是小小的梗改了一下!

前方就是聖母瑪利亞,希望大家可以共同生活,和平相處!

旁邊還有一個天主堂,想必這裡應該是這些神職人員住的地方,

所以來到這裡參觀的時候,進可以放低音量,不要影響到他們!

新城天主堂貓

這裡的貓好多歐,每一隻都很乾淨,

看著他們悠閒的在這塊綠地上玩耍、奔跑、休息,相當愜意,

真的是相當的可愛,遊客都爭相跟他們拍照合影!

新城天主堂歷史

新城鄉原為太魯閣族與阿美族南勢群居地。

日據時期,日軍一連串討伐太魯閣地區原住民,引起彼此緊張對立,

1896年12月發生了駐守新城的分遣隊一名士兵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

引起族人憤慨,在漢人通事李阿隆協助策劃下,

由赫赫斯社的頭目哈鹿‧那威和玻士林社頭目率領各社壯丁,將十三名日軍全數殲滅,史稱「新城事件」,

也埋下了大正3年(1914)的「太魯閣戰役」的導火線,

「新城事件」可說是東臺灣第一次臺灣人民抗日行動的重要事蹟,極具歷史價值。

新城事件發生後,為了紀念殉難的軍警人員,

日本政府於大正3年(1914)建造木造納骨堂,大正9年(1920)又設立「殉難將士瘞骨碑」;

後於昭和12年(1937)在舊址西南側(今聖母園)以鋼筋混泥土材質建造神社。

戰後,日本人返回日本,神社部分建築遭到破壞,只剩下鋼筋混泥土建造的鳥居、石燈籠及狛犬等大型設施。

民國45年應當地居民的要求,來此傳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業在原神社西側建立幼稚園;

民國48年再由瑞士籍神父沙智勇在神社東面建神父會院;

民國53年花蓮教區購地並興建一座以聖經「諾亞方舟」為主的禮拜堂,並於兩年後落成,

民國59年天主教醫院落成,

民國87年功成身退。

新城天主堂目前仍保持昔日神社神域空間,本殿舊址四周高聳優美近百年樹齡的日本黑松,

搭配懷舊的神社遺址與莊嚴的天主堂,顯得古樸、讓人興起思古幽情,

位於禮拜堂前花圃內,仍可見一塊寫有「殉難將士瘞骨碑」字樣的大理石,在石碑背面隱約可見當時殉難之日軍罹難者的名字。

(引用:花蓮文化局)

1960年天主教堂申請進駐新城,

選定「新城神社」原址興建天主堂及神父會院,

保留神社昔日風貌,並在本殿基壇原處換上聖母雕像,

就成為現在這個樣子!

主日彌撒平日彌撒

歷史脈絡

這裡的開放時間很不固定,還是要看神父有沒有再而定的!

內部空間就像船艙一樣,很有延伸感,挑高的部分讓人一點都沒有壓迫感,

一進來以後,

陽光經過玻璃花窗投射進來,讓心情都沉靜下來了,整個時間似乎靜止了!

門口有一棵百年老樟樹,因為擁抱再一起,所以被稱是夫妻樹

樟樹

★以上親自感受,也歡迎廠商邀約寫稿,聯絡E-mail:lucharger365@gmail.com旅充小日子★

 

如果喜歡以上內容的話,希望可以幫我們按讚分享訂閱

你們的鼓勵,是最大的原動力,也希望可以做出更多的好作品!

This Post Has 3 Comments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