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北景點】萬華區︱西本願寺廣場

說到台灣近代史就不能不提到日治時期,自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後,這塊殖民地上不光是教育,

宗教也是列入治理台灣的媒介之一。建於現今西門町附近的西本願寺不光是弘法傳教、舉辦法會或演講,

亦提供因天災、空襲等設置的緊急避難收容的功能,另有舉辦葬禮、存放和護送遺骨回日本多樣化功能。

★西本願寺

-交通方式: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、亦可選擇騎乘Ubike前往。

-歷史淵源

自日本投降自台灣撤退後,西本願寺部分建築作為理教公所,並因距離總統府距離甚近,

作為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石永,旁邊另有聯勤被服廠、反共救國軍以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,

富有濃厚的眷村色彩。在國民政府時期,爆發二二八事件後的王育霖、辜振甫等政治犯曾在此被囚禁。

然而,1975年一場無情大火燒毀了大部分的建築群,

直至2006年才由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鐘樓、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。

其他的輪番所、參道、本堂以及御廟所則為歷史建築。2013年整修過後重新開放民眾參觀。

過去,旅行於京都時也曾參訪過西本願寺和東本願寺,雖不若日本保存良好,

甚至經歷過兩個政權的轉移和祝融肆虐,仍舊為台灣的歷史古蹟添了一筆日式建築風格色彩,

特別的和式建築呈現在水泥叢林以及熙來攘往的熱鬧西門町裡。

周圍的圍牆寫著台灣近代史主要大事記以及簡圖,有助於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脈絡和發展。

台北電信局你知道在哪兒嗎?就在捷運北門站,台北車站附近。

日治時期的主要建築,大多以巴洛克式的風格為主,紅磚瓦牆。

台北許多歷史悠久的高中和學校,是日治時期就存在的。北一女、中山女高、臺灣商工(今開南商工)

高等學府則是臺北帝國大學、師範學校(今臺灣師範大學),共同的建築特色都可以看得出歲月痕跡。

當時的學校數量以及學生數量,可以發現臺人就讀的大多以就業導向的職業學校。

高等學校和師範學校臺人人數比例較少,更遑論原住民族就學的人數比例是多低了!

時間突然跳轉到戰後的十大建設,大家印象蠻深刻的是淡水線通車而且是以前的台鐵淡水線啊!

西本願寺的鐘樓,位於土丘上,修整得非常整齊。可爬上去看看風景。

過去的西本願寺附近是眷村,後來拆遷之後變成目前我們看到的中華路附近。

鐘樓的那口鐘其實已經遺失,這是仿照的複製品。

 

即使是仿造,也是看起來有點斑駁。

樹心會館,原為真宗本派本願寺之會館,初建大正十一年(1922)六月二十日,於大正十二年(1923)二月十日落成。

興建原由於當時本願寺為因應傳教所需,急需一棟可作為演講會場及各種活動之集合場。

故趁當時御廟所建立之際繼而附帶建設。後為推動社會事業供為樹心幼稚園、日曜日學校及青年會使用。

樹心會館正門口。

以和洋的方式建造而成,因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所賜匾額而得名。

前面的屋簷和一般的斜直的八字不太一樣,而是較圓融的方式呈現。

導覽地圖。

文教館,但週一休館,無緣入內參觀。

鐘樓與樹心會館。

參道,為往本堂的參拜道路。常聽到的日本地名,表參道原意亦是指參拜沿途經過的道路。

 

本堂台坐。經歷了1975年的大火後,僅存台階基底。

御廟所台基,同樣只被保留著殘骸而已,甚是可惜!

御廟所的遺跡。

 

一旁的輪番所現在有茶館進駐,有許多外國人正在喝茶品茗。

原為總住持人的住所,原只保留了磚瓦,後修復外牆才得見到嶄新的樣貌。

茶,曾經是臺灣出口的大宗,日治時期亦是如此。能在日式建築坐在榻榻米上喝著熱茶,思古之幽情。

 

進到裡面發現好多茶用具,茶道博大精深。

 

各種茶杯。

晶瑩剔透的茶壺,隨著陽光照耀呈現不同的光芒變化呢!

 

菜單參考。

這次也沒時間體會到,但下次外國友人來不妨帶他們來這兒坐坐喝杯熱茶。

或是下次跟朋友約下午茶時也可以到古蹟內喝茶,體驗在日式房屋內的懷舊之感。

 

從沒想過在西門町這麼熱鬧之處竟有日式建築古蹟,甚至還有店家可以慢慢駐足逛逛,

一向是走在流行的前端、年輕人的集散地,更是走出了不同的懷舊之路,

下次到西門町拐個彎走過中華路另一側,也許會發現不同的日式復古風景喔!

★以上旅行親自感受,也歡迎廠商邀約寫稿,聯絡E-mail:frhouseshare@hotmail.com旅充小日子★